【95期】退色的珊瑚
資料提供:吳嘉蓉 吳舜田國際寶石鑑定研習中心負責人 高雄市寶石礦物研究中心 理事長
鑑定室氣氛有點凝重,現場的人都等著鑑定師報告結果:「這是天然的珊瑚珠串沒錯。」
「那怎麼褪色了呢!」委託者葉小姐離開椅子來到鑑定師的面前滿臉疑惑的表情。
「葉小姐,我們先請聽聽鑑定師說明。」陪同前往穿著珠寶店制服的小姐釋懷的站起來說。
「可以先了解這串珊瑚發生過什麼事情嗎?」看著整串表面已經變霧,完全失去光澤感,卻仍是均勻的磚紅色珠串發問。
經過葉小姐的解說,原來她非常喜愛這串珊瑚珠串,天天佩戴,卻發現光澤與顏色似乎逐漸褪去,加上周遭朋友們的提醒,她認為買到染色的假珊瑚,所以回家後再自行用一些朋友教的方法想要褪去所有顏色。又帶著珊瑚回到店家理論,抱怨著一開始店家還不願意承認這是他們販售的商品。
「因為我們也沒看過佩戴後變成這樣的珊瑚,所以建議葉小姐與我們來鑑定所一趟。」珠寶店小姐說。
「寶石不是應該要美麗、稀有、耐用嗎?」葉小姐問道。
「珊瑚是屬於有機寶石,所以需要更特別的保養與佩戴方式。」鑑定師圓場說道。
「什麼是有機寶石?!」
「過去有人將寶石分為貴寶石和半寶石兩大類。所謂的貴寶石是指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珍珠和蛋白石等價值性較高,需求量穩定的寶石。半寶石則是指這些貴寶石以外的寶石,如電氣石、紫水晶、石榴石等。但這種分類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在南非只認為鑽石是貴寶石,而我國則認為玉是貴寶石,有些半寶石的價值和需求量也愈來愈高,所以目前這種分法已漸不受採用。」
鑑定師繼續說道:「大多數的寶石都是礦物,地球上的礦物大約有三千種之多,但這些礦物中只有二百多種可以當寶石,二百多種當中常見的寶石大概二十餘種。為什麼這麽多礦物中只有二百多種可以當寶石呢?因為許多礦物本身外觀不起眼,或耐用性差一碰即碎,或者太普遍了不具價值性,所以不能當『寶』,礦物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當寶石呢?一、美麗,二、稀有,三、耐用性。所以您前面提到的觀念很正確。」
鑑定師給予葉小姐一個鼓勵的眼神,並接著繼續解釋:
「寶石廣義的來說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有機物,另一類是無機物。有機物中包括了珍珠、貝殼、珊瑚、琥珀、煤玉、象牙、和各種牙類及骨骼,其中又有人將珍珠、貝殼、牙骨類及各種珊瑚歸為動物性,而煤玉和琥珀則列為植物性,因為琥珀是樹脂埋在地底下經長時間變化而成,煤玉是煤炭的一種,也是由樹木埋在地下變成的。珊瑚中有黑珊瑚和金珊瑚,這兩種並不是真正的珊瑚,而是一種海樹,所以這兩種也應歸在植物性寶石。」
「珊瑚跟珍珠一樣,主要的成分都是碳酸鈣,然而碳酸鈣的不穩定特性,容易碰到汗水、酸性物質產生化學反應,一但接觸到這些物質後沒有保養,表面很容易失去原來的光澤,進而在視覺上顏色也如同褪色的感覺。」鑑定師解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