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賴泰安、游宗錚
賴泰安賴泰安石鑑定中心責人、立台北科技大學石定講師
著有《珠寶達人賴泰安談寶石》、光乍現賴泰安談寶石》等書。
游宗錚 泰安石定中心主任。
水晶裡的移動流沙
這個有趣的鑑定物件重量約109.2g、尺寸約90x37x22mm、透明扁圓柱狀之已切磨成品;肉眼觀察可見物件主體為透明無色、且內有類似液狀物與褐色長柱狀晶體內含物。常規檢查得到折射率約1.55(spot)、比重約2.61,紅外線指紋區比對符合該物件為水晶(石英);擴大檢查此物件內部主要為天然液狀物、指紋、晶體,無任何處理現象,紅外線與拉曼光譜比對亦確認此物件為天然水晶(石英)。
■ 沙漏般的內含物
本物件特別之處在於它的內含物結構,乍看之下在透明主體中包裹著狹長不規則狀之褐色晶體。實際上,當我們在移動水晶時,發現該晶體實為無色中空狀、類似負晶之結構,褐色為來自負晶中的許多微小細砂狀褐色內含物,並伴隨著一顆可移動的透明包裹氣體,這個結構與過去在天然石英中常見的二相物或三相物組合不同。此水晶巧妙切割成長柱狀,當上下翻動水晶時,包裹體中的氣體與褐色細砂狀礦物會同時移動,但移動的速度不太一樣;氣體較快、細砂狀褐色礦物則十分緩慢。
這件水晶(石英)上下均有平整切割面,可平放於桌面欣賞內含物上下移動的動態。我們觀察它移動的變化,氣體比固體流動速度快,且移動速度會受室溫影響;在室溫高的狀態下,部分細砂狀褐色礦物會流動得比室溫低來得快。當我們豎起水晶下上翻轉此物件,觀察它負晶內的內含物流動狀態,加上流動的細砂狀礦物為褐色,這種反覆上下流動的過程如沙漏般的移動內含物發生於天然礦物中,視覺上更顯得巧妙有趣!
■ 特徵&形成方式
水晶即石英,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自然界的水晶,大多數成分不純,會因為其顏色、光學效應、晶體結構、內含物,以及型態的不同而延伸區分出市面上琳瑯滿目各式類型的水晶。
鑑定案例這類在市場俗稱「水膽水晶」因為類似動物膽囊而得名,可能蘊含在各種顏色的水晶之內,伴隨著三相物(液體、氣體、固體同時出現聚集在一塊)的特徵,是水晶在形成過程中瞬間進入其中的氣體、液體或微粒,明顯的特徵即包裹體內的氣泡能在液體中流動。水膽水晶的晶體中有空隙,包含有水、氣或其它微粒。包裹體中可見氣泡大小不等,輕輕搖動水珠分合並常有微粒漂浮水上,搖晃時上下來回流動,成了此類型明顯的特徵。商業市場上還會根據有水膽特徵的數量分別稱為一膽水晶、雙膽水晶、三膽水晶和多膽水晶。
■ 水晶收藏文化
一直以來坊間流傳著收藏不同水晶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能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水晶原石種類豐富的包裹體、內涵豐富的意境,是對自然礦物賦予生命力,使水晶具有收藏和觀賞價值。水晶是一種非常具有觀賞性的寶石,其雖不及鑽石、翡翠、紅藍寶石等價值高,但在收藏市場中仍佔據獨特的地位,深受不少大眾的喜愛。近年來,水晶的欣賞從美學、哲學、能量學、命理學的角度展開收藏與研究,不分國內外都非常流行這股風氣文化,不同的水晶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和象徵,也因而使得收藏行為更加活絡。值得留意的,在於水晶的真假問題,過去常發現以玻璃仿替水晶的作法,這種替代品的鑑定相對簡單;反倒是大家要謹慎提防合成水晶這個存在已久的技術,由合成水熱法所製造出來的合成水晶具有與天然水晶相同的化學成份、折射率、比重,而且內含物亦可能出現與天然水晶極相似的構造(例如液狀物與二相物等等),這些特徵已非一般大眾或零售商可以自行判斷,應委託有經驗的專業鑑定單位來判斷。
▲掃描QR Code 觀看此物件動態影片
※本篇重點節錄自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發表於美國GIA G&G 2021 Summer雜誌刊登內容。
▲ 上左 : 沿著石英主體的不規則棕色負晶體的部分樣貌。
▲ 上右 : 內含物為無數微小的褐色顆粒,連同負晶內的無色氣體。
▲ 下 : 一系列圖像顯示了物體中微小的棕色顆粒和氣體的移動。較密集的 顆粒向底部下降,氣體上升到頂部。翻轉時,該過程再次開始,不禁讓人聯想起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