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期] 寶藝傳世 林芳朱
歷史薰陶
「林芳朱Lin Fang Chu」暨「朱的寶飾Chullery」品牌總監─林芳朱女士,大學主修歷史,熱愛中華藝術與文化,收藏獨有所好、不起眼的古董老件,跨領域的興趣,養成了她一顆「自由的心」。詩人兼畫家的席慕蓉曾這樣形容林芳朱:「這位藝術家擁有一雙與眾不同的慧眼,能夠看到那深藏在不同材質之中的呼應與關聯,才能設計出我們想像不到的搭配,一如超現實主義所讚嘆的那樣,在出人意表的邂逅裡,得到前所未有的狂喜。」2009年中國新華日報刊登一篇文章名〈台灣朱寶〉,形榮林芳朱就像張藝謀導演的中華文化大戰,中國元素在她手上被詩意地解構與重組,東方情調在作品中被華麗地張揚和突出。古代文人的書房清供、貴婦宮娥的步搖紈扇、朝堂高廟的玉璽如意、香閨紅樓的粉妝盒,都是她信手拈來的元器件。
歷史的薰陶,讓林芳朱著迷於千年文化中各式豐美的元素,多元的涵養,養成她獨特的美學觀點,一頭栽進東方珠寶藝術的復興之路,源始於她血液中那股身為華人,擁有豐碩文化資產的驕傲,希冀將歷朝歷代的瑰麗精華,以現代視覺觀點,運用各色寶玉石,重新詮釋演繹為珠寶藝術,再次喚醒大眾對於中華藝術與文化的珍愛。
中國五千年文化,從夏商周以降,至元明清,淵遠而流長,歷史演進過程中留下的生活紀錄,無一不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每個階段因領導者的差異,更產生豐富多元的民族文化。數千年文化資產,體現在器物、書畫、服飾、珠寶配件、雕塑、建築、音樂、藝術等各個層面,這些先人的生活軌跡盡儲存在國立故宮博物院中。院中典藏有六十餘萬件,傲人的典藏中,極少被提及的宮廷珠寶飾品其實是非常有看頭的,同時也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文化的養分。汲取這些文化特色精髓、靈魂,將它融入創意,設計成現代人可以配戴的珠寶作品,這就是「文化珠寶」。
文化珠寶
從2009年開始與故宮合作雙品牌,林芳朱很驕傲的表示,故宮以往的文藝創物,都以文具玩物為主,她是第一個將珠寶帶入故宮的設計師,而以故宮的形象品牌作為設計主軸,同時注入了她對珠寶設計另一番的感受,「我不希望珠寶給人是有距離的感受,珠寶是博物館的經典,國寶可以帶上街、可以說故事,也可以將文化概念的傳流」。所以,在林芳朱的珠寶設計中,加入了不少國寶的元素在裡面,然後以其獨特巧思以及材質運用的技巧,創造出了一件件饒富風味,值得細細品嚐的珠寶。
從故宮到羅浮宮
2018年8月林芳朱以藝術創作家的身分,首度在有800多年歷史的法國巴黎羅浮宮展出一週,林芳朱以「最新潮的古典」為概念,精心挑選「珠寶裝置藝術」作品共計14件,每件都蘊含東方文化,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落實文化珠寶的創作理念。此次的參展作品得到眾多肯定,並且在義大利卡薩雷思博物館展覽時,發布專文,刊登在歐洲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媒體平台,獲讚「將博物館文化的理念帶到日常生活當中,以創新的設計讓女性隨身佩戴,成為一種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