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期] 微觀大千世界 吳卿
吳卿是台灣當代最具活力的雕刻藝術家之一,也是金雕藝術的標誌性藝術家。他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木雕螞蟻的創作,40年來刀耕不輟,創作出大量精品力作。1989從木雕作品轉為金雕,開始用黃金雕刻藝術品,不同材質交會出互放的光芒。吳卿的創作是經由心靈不斷地修練、凈化與升華,進而表達於外的技藝,達到心藝合一的境界。
螞蟻起源
回想起19歲那年,吳卿第一次到台北故宮博物院參觀,當看到翠玉白菜、象牙球等傳統精工細雕時,吳卿腦海中迴盪著:「假如我的雕刻作品,能夠被故宮博物院收藏,那這輩子就夠了。」之後有回吳卿到河堤散步,看到一粒小白球在移動,趨前探看,原來是幾隻螞蟻正合力搬運一顆壁虎蛋,然後向著九十度的牆面緩緩爬昇,小小的螞蟻竟然能夠合作抬起那麼大的壁虎蛋,這種團隊精神,讓吳卿感到無比的震撼,加上螞蟻優美、活潑的外型,觸動他雕刻的念頭,從此拿著放大鏡到處找螞蟻,並試著雕刻出各種不同神態。
當時國內藝術界開始「新寫實主義」風潮,吳卿決定以螞蟻為主題,專心創作,為了完整表達螞蟻的生態現象,他也開始養螞蟻。從1978年完成第一隻木雕螞蟻開始,吳卿整整花了7年的時間,以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磨練精緻木雕的技法,共完成25件木雕螞蟻作品。經過紮實的精緻木雕技法,日後展開一系列的創作,尤其將木材處理到薄如蟬翼的超寫實境界,令觀者嘖嘖稱奇,因而締造空前的紀錄,奠定他在精緻木雕藝術的領導創新地位。
9999純金雕
吳卿雖然對木雕情有獨鍾,卻也面臨作品保存不易、搬運易有損壞的情形,因此為了挑戰不同材質的雕作表現,延長藝術品的傳世價值;吳卿從1980年開始,思考將精緻木雕創作,轉換成金屬材質的新嘗試。無論是材質特性的掌握,或表達技巧的更上層樓,都比預期更富挑戰性。4年來,經過多次反覆的燒熔與雕琢、研究與改進,才通過自己嚴格的考核,終於在1984年,成功翻鑄第一隻白銀螞蟻。為了追求藝術的永恆生命,有必要選擇恆久性的材質,以禁得起歲月的考驗。故從1989年起,轉換成為純度99.99的黃金作為媒材,從此開啟了台灣當代金雕藝術的風潮。
決定以黃金作為創作素材,吳卿投入相當多心血,不但使用9999純金為材料,並摒除傳統摻雜銀、銅等金屬為銲藥,因為摻雜銀、銅銲藥後,時日一久,作品容易產生氧化現象;銀變黑,銅變綠。因此他直接使用純金,在攝氏一千兩百1200度以上的高溫中「走水」接合。所謂「走水」,是純金和純金在攝氏1200度的高溫下作局部結合,可使作品表面均勻完美,開創金雕藝術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