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期] 賦予生命的雕刻師 Michael Peuster
珠寶小鎮
在德國風景秀麗的Humsruick-Nale地區,有一條大名鼎鼎的 「寶石之路」,這條路是由各個世代從事寶石加工的小村鎮連接而成,全長70多公里,被文學家歌德稱為德國的「珠寶箱」。在這個珠寶箱裡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則是有著世界珠寶中心之稱的小鎮Idar-Oberstein。這裡是聞名遐邇的珠寶交易與專業切割、加工中心,當地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寶石倉庫,存放著各類寶石原石,每年吸引世界各地寶石從業人員,當地居民也大多世代從事與寶石相關的工作。在這裡,寶石雕刻已經有4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了,作為世界級的寶石雕刻重鎮,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頂尖雕刻大師,而Michael Peuster就是其中獨特的一位。
雕刻世家
Michael於1967年出生於一個珠寶切割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在當地從事著寶石切割的工作,寶石和雕刻於他們而言,就像空氣陽光一樣自然地彌漫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從小他就喜歡跟著父親去工作室,看著父親仿佛變魔術一樣,將一塊塊看似平凡的原石打磨成閃耀奪目的作品。於是,對寶石和雕刻的熱愛開始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並且演變成他一生的追求與摯愛。
精進技藝
從1983年開始,Michael進入Idar-Oberstein寶石學校學習寶石切割、雕刻以及貴金屬加工工藝。通過多年的專業學習和實踐,他獲得了德國的寶石雕刻師及設計師資格稱號,並於1990年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獨立工作室。至今,他的工作室共創作了以水晶、瑪瑙、彩色寶石為主要原料的多件作品,技法則有浮雕、手工凹版雕刻、貝雕、手工3D雕刻等,其中很多雕刻工藝在世界上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才能掌握。他的作品題材總是圍繞著人物和動物而展開,在他看來,如何能用寶石傳達出人物和動物生動的表情是對雕刻師最高難度的挑戰。在創作每一件作品前,他都要仔細觀察表情神態、認真研究人體或動物的結構學以及構圖比例,力求作品傳神與活靈活現。
聞名國際
多年來,憑藉著對寶石雕刻事業的熱愛、自身不斷地努力以及非凡的才華,Michael開始慢慢地嶄露頭角,並且受到了全球重要收藏家、名流甚至皇室的追捧。2003年,他意外地收到了來自泰國皇室的電話,原來泰國國王Bhumibol Adulyade對Michael在雕刻時對人物面部表情的精準把控讚嘆不已,希望Michael可以為自己量身定制一尊放大版的大理石肖像。經過和泰國國王多次商榷和無數次修改,耗費了三年才完成了這次創作。泰國國王對於這座雕塑非常喜愛,把它擺放在了自己居住的寢宮。泰國王室也自此成為他的粉絲,許多王室肖像都指定由他完成。
與材料溝通
當談到對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靈感來源,Michael說自己的靈感常常來自於和寶石的「對話」。他經常把原石拿在手裡把玩,仔細觸摸表面的紋理,認真研究石頭的形狀、大小、顏色和內部結構。在他看來,石頭是有靈性的,仿佛會說話一般,會自己告訴Michael該如何雕琢它們。當然,不同於畫家在空白的畫布上作畫時,可以自由地實現自己的想法;雕刻師要在寶石上「作畫」則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他們通常需要考慮到寶石本身的新色、大小、裂隙等材料帶來的局限性,雕刻前需要進行仔細的觀察和計算,並且在雕刻過程中適當地做出妥協,才能完成一件件寶石雕刻作品。
東方玉石
作為為數不多會使用玉和翡翠創作的西方藝術家,Michael說起了自己對這種石材的熱愛。它們雖然沒有彩色寶石五彩繽紛的外表,卻帶給人一份格外沉穩寧靜、低調內斂的自然之感。其實像翡翠和玉石這些中國傳統的雕刻材料,對於西方雕刻師來說是非常陌生的,因為對其屬性不瞭解,通常都是拒之門外的態度。然而Michael卻分外喜歡這些挑戰:對於石材屬性不熟悉,他便夜以繼日地練習摸索;缺乏合適的雕刻工具,他便自己設計製造工具;他不斷地尋找著最好的契合點,努力地把個人雕刻風格與玉石的特性融合到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