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期] 金屬線狀塑形 翁國嵩
翁國嵩主修建築設計,興趣是美術及工藝創作,約廿年前在高雄新崛江一帶,第一次接觸金屬線摺腳踏車,此後開始研究金屬線的使用,培養出以金屬線塑形的特殊興趣,靠一把鉗子,就能變化多種花樣,由於擁有紮實建築跟空間規劃背景,經過多年的練習跟揣摩,翁國嵩在金屬線創作歷程中,總是憑空不假手稿將金屬線一段段地連接起來,塑造成三維立體實像,再透過光影游移,呈現四維空間的驚奇感,成為罕見的創作專長,如今已然突破了雕塑類的媒材運用之首舉。
賦予冰冷金屬溫度
翁國嵩已多次舉辦個展,參加台灣工藝競賽還獲得入圍的佳績,將創作融入生活空間內,成為獨具特色的擺飾品。翁國嵩強調自己的金屬塑形雖非一線到底,但採多點連結的方式,藉由接頭處理,完全不用任何焊接,創作過程類似編織,技巧卻更能細膩呈現。在金屬線的穿繞交錯,把「剛中帶柔,柔中帶剛」帶到另一個美的境界,金屬線建構出來的形體輪廓有著一種從容自在的堅定,跟隨著線條的流動延展出不同情感的投射,每件作品中包容了藝術家賦予的精神和觀賞者自身體驗的融合,超越現實的意識充實了輕如絲線的作品,冷硬的金屬材質撐起了藝術家的想像力與情感,而在驚嘆媒材和造型的詮釋之外,早已隨著作品進入美如詩意的世界。
光影線條
由於翁國嵩不使用焊接,繁雜的「配線」過程,讓每件塑形都得花上兩週到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相當費工。除了精緻之美外,透過手電筒的投射,也可在牆上呈現光影變化,讓作品藝術更具豐富性。他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不同於實體雕塑的對比手法,空靈跟人體比例的美感是翁國嵩創作的主思,希望觀者能有自己的想像,每每觀者初見為線條之美所悸動,進而內心漸趨於平靜,猶如作者的內在藉著創作跟世人交流。
虛實之間
「表情達意,以虛構實,氣韻生動」,是創作的基本概念,這虛跟實,就是布局與架構的配置;而情跟意,則是情感與意境的傳達;氣韻生動,著重在表現活靈活現的氣質神韻之美。對生命的認知與想像中,生命世界有許多形態,包含想像力所衍生出來的平行世界,這平行世界對應著我們對生命的期望與態度。金屬線雕塑的空靈感用來詮釋不同生命境界的主題相當適切,從生物體到精靈神怪都有其令人驚艷的發揮空間。 在立體構成方面,造形的基礎原理為點、線、面、體的連結,而構成一立體物件;如果跨過「面」這個步驟,立體物件會是何樣的造形?金屬線雕塑的歷程,儼如在多面的立體空間用線作畫。創作構念中,將背面空缺出來利於投影呈現,是主要特色之一,這點在立體造型當中,卻是一種「不完整」的現象,然而隱喻於為人處世的道理上,不執著於面面俱到,其實有益於真性情的流露。拿掉一個面,看似缺了什麼,反而獲得更多。
注重邏輯
「金屬線創作看似百繞千纏,其實過程是有秩序且循序漸進完成的。」翁國嵩說,創作的難度在於整體造型的調整與細部定位,這需要反覆觀察與微調,尤其收尾時要耗費的精神較多,「這是一種感覺,通常靈感需要時間沉澱,而關鍵答案往往會適時出現。」
宗教主 創作
近年來,翁國嵩創作了不少以佛菩薩、神仙像為主題的傑作,引發外界廣泛的回響。翁國嵩說,因為他的創作手法是以線條架構立體造型,以虛體表現實體,在作品氣質呈現上,佛菩薩、神仙是最對味的,這味道就是「空靈感」三字。「佛菩薩、神仙是我多元創作題材的重要部份,約占目前作品比例的三分之一。」翁國嵩說,自小因居住地的方圓五百公尺內,就有佛教會、寺廟、天主堂、基督教堂等宗教場所,這些場所充滿著童年的美好回憶,也因此至今對佛菩薩、各神仙像頗有親切感。為如實創作佛菩薩、神仙像等主題作品,除了童年的記憶,他也勤於走訪宮廟寺院與深入研究佛菩薩法相,因此雕塑起〈臥佛〉、〈佛陀〉、〈水月觀音〉、〈合十觀音〉等像,透過光影的變化,投射出令人攝心的視覺效果,而金屬洋溢的現代感,也不失法相的莊嚴。
翁國嵩
1969年生,畢業於高雄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多次舉辦個展,參加台灣工藝競賽獲得佳作,2013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展出,2015大義媽祖受高雄市文化局邀請創作,展示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大義倉庫群,翁國嵩擅長創作流動線條的金屬線作品,將金屬線彎、折、穿、繞、編,製作構件,產生實體感;虛實之間,看似空無卻活靈活現,將冷硬金屬線化為繞指柔,形塑一尊尊佛菩薩與民間神明,不論題材或是技法皆是國際間少見的藝術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