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期] 鐘錶的發展演繹-指針之美
圖.文提供:沈子愷 台灣古董鐘錶協會前理事長
由於現今傳播媒體的發達,這幾年來鐘錶設計的發展方向,大多由媒體的廣告在主導著鐘錶的流行,在環境的感染驅使之下,近年來常被問到的問題,不外乎是品牌的選擇?尺寸的大小?外觀的顏色形狀?面盤特色?限量系列主題?等等,絕大部分的問題,大多是落在於外觀和品牌上圍繞;要不就是鐘錶的保值性如何等價格相關的問題,而至於鐘錶的材質與做工、機芯細節的處理、手工的打磨製作、零配件加工處理的方式等相關細微作工的問題,好像漸漸被品牌特色給掩蓋,被時尚潮流吞食!這些製作上的小細節好像都不太重要了?這半年多來疫情逐漸的解封,慢慢的一些相關鐘錶的活動,新品發表的聚會,逐漸活絡。在聚會之中大家談天說地的聊起,每個人收藏的目標與方向,和自己珍藏的重點以及在乎的種種細節等等,這些無私的分享讓人感覺真好,彷彿又回到了鐘錶本身所傳達出來的藝術工藝價值,回到了賞玩鐘錶的工藝本質。
▲左:(圖一)百大錶友收藏群展 右:(圖二)欣賞各種腕錶
在疫情之後睽違已久「百大錶友收藏聯展」之中(圖一),數百只的腕錶,從世界各地的角落齊聚一堂,各式各樣的種類如百年前的懷錶、知名罕見的古董錶、各種計時碼錶、交通工具計時器、不同的問錶、萬年曆等等,無不齊全,功能琳瑯滿目,此時品牌與時代潮流,已經被廣大深邃的錶海強力的覆蓋,當時在收藏聯展展場上才又深深地感覺到,品牌與時代的潮流只不過是在錶海裡面的一桶水而已。在當天在展場之中,在各桌滿滿鐘錶裡面慢慢地欣賞,看了幾輪之後,每一次臨桌看的重點都不一樣真是精彩(圖二),從外觀與品牌特色開始,各式不同的外觀、材質,常在雜誌上看到的,在會場上幾乎都能看到其真面目,再來就慢慢地轉向各式不同的功能,各個年代的經典,乃至於各個年代的做工PK,同系列的腕錶生產,在發行了數十年后,前後年代的差異在對比之下可以感受到時代的轉變(圖三),細看其中的變化,光是尺寸、外觀(圖四),便能深深地享受到收藏鐘錶的樂趣。
▲左:(圖三)時代的轉變 右:(圖四)時代的尺寸
▲左:(圖五)巴頓型指針 中:(圖六)賓士針 右:(圖七)柳葉形指針
在深入的賞錶之後,看到各種不同鐘錶的感官刺激,在外觀的感受之下,映入眼簾看到最搶眼的,不外乎是各種不同特殊的「指針」了!如簡單的棒形設計(圖五),此形指針早期又稱為巴頓型指針(Baton Form),時間指示清楚明白,纖細的棒型設計,看起來典雅大方,是在腕錶中常見的指針之一。賓士針(圖六)指的是時針前端有類似賓士Logo的設計,再加上有螢光的處理,這種針在水底下非常清楚,時針分針形象各異辨識容易,不容易混淆,讓在水底下使用的專業人士,能很清楚準確的閱讀時間。柳葉形指針(圖七)以樹葉為造型,優雅而大方,在斯文的錶款中常能見到此型指針,其圓弧的造型,在視覺上讓人覺得很舒服!箭形針(圖八)指針前端部分,設計成三角箭型的指示,讓時間指示清楚分明,在運動錶款之中也常能見到此型錶針。桃形針(圖九)顧名思義指針前端部分,設計成桃型指示,看起來古典雅致,在古董的懷錶之中,常可以看到這型的指針,也是在復古設計的腕錶上,常見的指針之一。筆形針(圖十)如同巴頓形指針一般,指針前端部分修改成筆尖的形狀,讓棒型的指示更加的精準簡潔,知名的軍表就很喜歡用此型的指針,既簡潔又清楚。因此光指示時間的指針,就足以令人感受到鐘錶顯示之美….
待續…
▲左:(圖八)箭形針 中:(圖九)桃形針 右:(圖十)筆形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