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期] 帝造琺瑯彩 政和宮孫赫陽
在中國陶瓷燒制歷史中,出現過五彩、鬥彩、粉彩、琺瑯彩四種彩瓷,其中琺瑯彩最有傳奇色彩,因爲它是宮廷御用陶瓷,而且是在京城畫胎燒制,康、雍、乾清三代皇帝親自參與此事,馬未都稱琺瑯彩爲「官窯中的官窯」。琺瑯彩瓷自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以後開始流向宮外,因其一誕生就極其珍貴稀缺,所以流向市場者大多流傳有緒,故收藏界有句話叫「琺瑯彩現,必見天價」。2006年,在香港舉辦的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清乾隆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以1.5123億港元的拍賣價格創造了清瓷在國際拍賣史上的最高紀錄。瓷器行業內早就有「一件琺瑯彩,十件官窯瓷」的說法,琺瑯彩瓷確實是瓷器里當之無愧的皇后。
傳奇再現
琺瑯彩因歷史變遷和製作難度、成本極高等原因,逐漸在清乾隆後期由粉彩代之而淡出。如何將這一優秀的彩瓷巔峯技藝重新發掘出來,讓其傳承下去重現光芒,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與藝術融入今天的生活方式,讓當代人能夠有機會領略體驗宮廷藝術的精髓?政合宮琺瑯彩品牌創始人孫赫陽,在1999年青年得志之時,毅然放下千萬生意,追隨父親離開京城一頭扎進景德鎮山區,開始了他與父親復活琺瑯彩的奇絕崎嶇之旅。
▲ (左至右) 清康熙 琺瑯彩紫地花卉團壽紋碗 清康熙 琺瑯彩紫地開光花卉紋碗 ; 清康熙 琺瑯彩黃地牡丹紋碗 清康熙 琺瑯彩黃地開光花卉紋碗 ; 清雍正 琺瑯彩松竹梅圖橄欖式瓶
珍稀難尋
宮廷琺瑯彩始於康熙、興於雍正、衰於乾隆,三朝皇帝對宮廷琺瑯彩皆極爲癡迷,設爲御用瓷器,成就了中國瓷器史上的巔峯之作。乾隆末期國力由盛轉衰,由於宮廷琺瑯彩工序繁複,原料昂貴,成品率極低而不再燒制。十八世紀末,宮廷琺瑯彩這一代瓷器巔峯工藝就失傳了。後期受戰亂的破壞,導致了現今宮廷琺瑯彩的存世量非常稀少珍貴,流傳在全世界的宮廷琺瑯彩大部分都被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當鎮館之寶永久珍藏,流傳到民間的少之又少,私人要得到收藏的機會更是難如登天,所以現在很多藏家、瓷器愛好者們都以得到一件宮廷琺瑯彩瓷器爲榮。
極致工藝
宮廷琺瑯彩的創作對於原材料的要求極爲苛刻。首先,瓷土要極純淨,一噸瓷土中才可能選出一斤上好的瓷土來做宮廷琺瑯彩瓷的素胎,可以說是「噸中取斤」;要用純天然寶石級礦物質顏料,無汙染,密度高,色彩嬌艷;宮廷琺瑯彩的核心工藝在於畫,畫的核心在於調色,調色的核心在於油,油的工藝質量能使瓷胎畫琺瑯色澤鮮艷亮麗,達到玲瓏剔透的品質。清宮宮廷琺瑯彩使用的顏料調和油是由古波斯進口的多爾門油,已經失傳多年,無從考證。如果想讓清宮宮廷琺瑯彩復活,就要研發琺瑯彩顏料調和油,沒有別的辦法。我們團隊在研發燒制政合宮瓷胎畫琺瑯的同時,查閱了大量資料,走訪老專家、老技術工人,經多次實驗,按比例配置研發出比古波斯多爾門油品質更高的政合宮宮廷琺瑯彩顏料調和油,燒制出的宮廷琺瑯彩更加清秀、靚麗。
時光浸潤
再者,宮廷琺瑯彩繪畫工藝精細,類似油畫,以油配料,用顏色本身厚度表現畫面濃淡虛實,使圖案形成明顯的凹凸感,色彩細節過渡豐富,可以用顯微鏡放大局部細細觀賞,花有露珠,蝶有絨毛。宮廷琺瑯彩匠人最黃金的工作年齡在30歲到50歲左右,而繪畫一件作品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反覆燒製成功數量極其有限。可以說匠人們用人生中最精華的時光在打造每一件宮廷琺瑯彩作品,作品中融合了全部情感與心血。
孫赫陽
1999年
帶領團隊經過無數次實驗,最終調和出純植物油,克服琺瑯料與陶瓷釉面的附著力問題。
2013年
11月9日,孫家兩代人用時13年,終於成功燒制出第一件宮廷琺瑯彩作品。
2014年
創立政合宮,恢復、保護、創新、傳承宮廷琺瑯彩工藝。
2017年
受邀前往法國瓷器重鎮利摩日(Limoges)。
2014年
入選中華國禮。
2015年
獲得中式生活「聚鼎獎」。
2017年
獲得第二屆藝術品市場價值建設獎—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獎。與新華社財富集團共同設計打造新十二花神杯專案,與故宮合作,製作宮廷文化文創產品的「福壽喜」系列用瓷。
2018年
政合宮宮廷琺瑯彩十二生肖諦聽榮獲「第三屆中國工藝致新獎陶瓷工藝品專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