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期] 烏銅走銀
圖.文:金永才、編輯部彙整
烏銅走銀最早出現在清朝雍正年間,雲南石屏岳姓工匠在冶煉紫銅時,不慎落入一枚金戒指,金熔於銅,不料鑄成的器皿在手的撫摸之下逐漸變得烏黑。他將這種烏銅打成薄片,在上面刻上各種花紋圖案,再以銀化水,填充這些圖案,打磨後烏銅烏黑,白銀閃亮,對比醒目,呈現出分明的銀紋裝飾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別致,被命名為「烏銅走銀」。曾與北京景泰藍齊名,並稱「天下銅藝雙絕」,然而如今卻也瀕臨失傳危機。
▲ 墨盒
繁多的工序造就藝術魂寶
1、煉製烏銅合金
用優質的銅和一定比例的黃金、純銀摻合其他十餘種貴金屬熔煉成烏銅合金。
2、鍛制烏銅片
將合金以鍛打、碾壓等方法做成不同厚度的烏銅片。
3、烏銅片上鏨刻圖案
設計、剪材下料後在烏銅片上描繪出所需要的圖案紋樣或文字,線條應流暢,再用鏨子刻出各種花紋圖案。刻的深度根據烏銅片的厚度而定。
4、走銀
用純銀銀屑或純金金屑填充到圖案處,以「走」滿為度。經高溫處理,銀屑或金屑與烏銅就自然熔為一體,此工序為整個烏銅走銀技藝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
5、成型
將走好銀的烏銅片進行打磨、組裝、焊接成型,或將製作好的烏銅片焊接組裝在已設計製作好的金屬器物相關部位上,使其成為一件完整的器物。
6、拋光打磨
手工打磨,將初成型的器物進行清理拋光處理(現在多用砂紙或砂輪作拋光處理)。讓其顯出銀白色線紋。
7、捂黑處理
用手掌捂起,待手出汗後,邊捂邊揉搓。通過長時間的手汗液與烏銅產生反應使烏銅器面發生氧化,生成一層自然的氧化保護膜,烏銅坯就呈烏黑髮亮狀態(這道工序也有相當的技術要求)。
▲ 駐守時光香插
由於是純手工工藝,烏銅走銀的製作工具也相當的傳統,主要工具有風箱、熔爐、鐵錘、油燈、吹管(吹火走銀用)、鉗子、鏨子(鏨刻花紋用)等,發展至今,工具的更新上增置了「皮老虎」和噴槍,用於加熱和走銀工序上。走銀用的燃料主要有煤油、汽油、天然氣。
烏銅走銀的技術關鍵在於「走銀」工序,即怎樣把銀走到烏銅上。不掌握好適當的化學反應原理和熱原理,烏銅片上的銀將脫落,或烏銅坯將被破壞。從金屬的熔點和相融效果來說,把銅走到鐵上較容易,而把銀走到銅上難度較大。「走」字是烏銅走銀的精髓,白亮的銀行走於烏黑的銅之上,像生命流動,動作和過程躍然眼前。烏銅走銀就是以其繁雜的純手工工序造就了其細膩入微的純美藝術品。
獨特的品相決定其不菲的價值
烏銅走銀工藝品造型典雅別致、端莊高雅,紋飾豐富多彩、特色鮮明,色彩古香古色、黑白分明,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和藝術震撼,遠比一般的銅銀工藝複雜得多,除了獨門的冶煉烏銅配方和走銀技術,更需要全面掌握雕刻造型、書法繪畫、微雕等技藝。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品相、精湛的工藝、細膩的雕工深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