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期]鐘錶的發展演繹-腕錶的防水
「腕錶的時代」從1904年後,逐漸的開始萌芽,攜帶時間的習慣,逐漸的地從放在口袋「懷錶」、放在牛仔褲的小口袋~慢慢的朝向手腕上發展,其鐘錶的設計發展形式慢慢地開始轉變,由於懷錶的尺寸已發揮的淋漓盡致(圖一)。
因而在腕錶一開始的設計發展上面,為了表現出稀有和珍貴,因此其尺寸上便以小巧優雅的質感來呈現(圖二),而在厚度的發展上面,懷錶的厚度亦也發揮的無懈可擊(圖三)發展在腕錶的設計上面,更是顯現出了傳統鐘錶工藝的歷史傳承與鐘錶設計發展上極致的做工表現(圖四)。
不過為何腕錶是在1930年之後才開始真正的取代懷錶的地位?到底是什麼原因,每一個人都想要一只「腕錶」?其時空背景為何?我們進一步的來了解一下。
▲ 上(圖一)尺寸的小型化
▲ 下(圖三)厚度尺寸的薄型化
▲ 左(圖二)男錶的低調與優雅。
▲ 中(圖四)鐘錶工藝的傳承進步。
▲ 右(圖五)1926年蠔式錶殼的出現。
在起初腕錶發展的過程之中,早期不管是佩戴懷錶或腕錶,一直都是象徵著身分與地位的男性配件,如同女性佩戴珠寶首飾一般,絕非一般民眾可以負擔的起,而在日常使用方面,腕錶的佩戴更是增加了許多生活的不方便性,常在日常生活裡必須顧及腕錶上的安全,光是腕錶的防水性,就令人非常的困擾,光是洗個手,一不小心就會令腕錶起霧進水,馬上要進維修廠報到!如果在平日又下個大雨,光是佩戴腕錶,就已經是有了莫大的壓力~這對一般民眾的生活來說,這已經不是金錢上的問題了,在平日生活的使用習慣上,實用性實在是大打折扣~直到1926年勞力士蠔式錶殼的出現「圖五」(即是沛納海的設計前身)。
▲ 左(圖六)旋入式的錶框及後底蓋。
▲ 右(圖七)螺牙式的鎖緊龍頭。
勞力士首創設計製造了能有防水、防塵的功能腕錶。這款名為「Oyster」的蠔式腕錶,以(牡蠣 OYSTER)為命名,根據牡蠣殼的型態設計,上下完全密封,讓錶殼像「蠔」一樣堅固和防水,為機芯提供最佳保護。
而其蠔式手錶防水性能非常好的主要原因,在其設計上,首先是利用了旋入式的錶框及後底蓋(圖六),加上軟金屬的防水圈(當初還未發明出防水膠圈),用螺牙式的鎖緊方式使得上層蓋與後底蓋,加上軟性金屬防水圈鎖緊於表身,密封的非常的緊實,滴水不漏,連水氣都跑不進去。
而在龍頭的方面一樣也是採用旋入式的設計(圖七),使的防水性無懈可擊。這種結構有別於當時壓入式的後底蓋和插入式龍頭;此種上下旋入式的設計讓勞力士的手錶如蠔一樣堅固和防水。
▲ 左(圖八)蠔式腕錶聲名大噪。
▲ 中(圖九)沛納海1930年代末期。
▲ 右(圖十)彈性防水膠圈。
而在1927年的時候,一名來自英國的女游泳運動員,(Mercedes Gleitze)佩戴了一隻勞力士蠔式腕錶,耗時10幾個小時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到達目的腕錶絲毫無損、運行正常(圖八)!
從此以後勞力士蠔式腕錶聲名大噪,知名於全世界,打開腕錶防水性的大門,也因此讓大家深刻的感受到防水性的重要,漸漸讓每個人都想要佩戴上一隻實用能防水的腕錶,也因而在1930年代末期,知名的品牌 沛納海 找上了勞力士幫他們設計製造義大利海軍專用的潛水腕錶(圖九)流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