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期] 牙雕技藝守護者 宋春國
象牙雕刻歷史
中國的象牙雕刻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始於新石器時代。早在舊石器時代,居住周口店的山頂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裝飾品而隨葬。《史記·微子世家》已記載:「紂始為象簪。」遼、金、元、明、清歷代帝王都把象牙作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園廠和清代的造辦處都有為皇宮做象牙製品的作坊。
而閩派牙雕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崛起於當代,極富地域特色和文化韻味:宗教造像,貫穿古今
宗教題材造像,開臉獨特、神情肅穆、形態莊嚴產品遠銷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立體圓雕,人物傳神
牙雕以人物居多,主要採取圓雕手法從不同角度看都是栩栩如生。
琳瓏細透,巧奪天工
閩派工法技藝,久負盛名所雕刻的人物、景觀惟妙惟肖立體感強,層次分明,精細絕倫,磨練上可謂工不厭煩,而其「琳瓏細透」牙雕技藝,融匯圓雕、平雕、透雕……一絲一毫間,細膩的呈現。即使在小至方寸的牙料上也能展現精緻細膩多層鏤空的透雕特點。
薪火相傳,創新發展
在傳承傳統技法的同時閩派牙雕不斷推陳出新文化創意作品,層出不窮造型千姿百態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
藝術基因
閩派牙雕技藝的領軍人物宋春國,1965年出生在一雕刻世家,祖上幾代都是從事工藝美術工作,父親是莆田工藝一廠石雕車間主任,經常帶著他去上班,因對莆田工藝一廠老一輩工藝師們一件件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工藝品產生無比的好奇心,致使宋春國的童年成天樂此不疲的穿梭在莆田工藝一廠的石雕、木雕、牙雕車間,耳濡目染,逐漸握刀嘗試,把整個童年的所有歡樂都留在了刀尖上。他還經常撿一些廠裡扔掉的廢料,悄悄琢磨練習。這番基礎功可謂困難重重,剛開始拿刻刀的手指經常磨出血泡,遇到水就疼痛難耐,但他咬緊牙關硬挺了過去,這段時光為後來的藝術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琢磨技藝
1979年,14歲的宋春國跟隨父親學習壽山石雕,成了工藝一廠的學徒。經過三年的學習,宋春國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作品。學藝的過程中,宋春國少不了到各個車間「偷師」。對於宋春國來說,最有吸引力的當屬牙雕車間,這裡彙聚著技藝精英,他看著心生羡慕,下決心鑽研技藝。這段學藝歲月,宋春國除了收穫嫺熟技藝、細膩思維外,最大的感悟就是要耐得住枯燥。
初次創業
1992年,宋春國邁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開工廠創業,他成立了湄藝工藝廠。在實現了人生轉型之後,宋春國把目標定位在木雕佛像出口上。剛開始,宋春國組織家族骨幹經營製作一批佛像精品,以作品為敲門磚很快打開了臺灣市場。後來,宋春國的佛像在日本也打開了銷路,但發展迅速的公司由此也產生了弊端。當公司還是小打小鬧時,宋春國還能遊刃有餘,一旦企業做大了,管理上的缺陷就暴露無遺了。苦苦支撐還是求學深造,宋春國面臨兩難抉擇。看著自己一手打造的工廠如今舉步維艱,宋春國心如滴血,他下定決心放棄企業,求學深造。幾年的時間裡,宋春國先後到廈門大學和首都經貿大學「充電」。在學校裡,宋春國就像鑽研藝術那樣鑽研知識,他有目的有方向地學習企業管理和社會管理,學到了很多之前不為所知的東西,也拓展了眼界,增強了信心。
宋春國
1966年出生於福建莆田雕刻世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非物質文化遺產「牙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福建省勞動模範。1979年隨父在莆田工藝一廠學習雕刻,後師從雕刻泰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方文桃,1990年結業於廈門大學。作為閩派牙雕技藝傳承的領軍人物之一,研創了「琳瓏細透」牙雕技藝—融匯了圓雕、平雕、透雕等雕刻手法,其作品呈現出「雅,潤,精,逸」的藝術風格,代表作有:牙雕《百駿圖》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象牙作品(扛旗世界紀錄);牙雕《梅蘭竹菊四條屏》重新挖掘出已失傳三百多年的象牙拔絲工藝等。多件作品被國家級藝術(博物)場館永久收藏。至2021年,多件作品獲得國家外觀設計專利及國家版權登記,並出版有:《宋春國牙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