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提供:傳承玉器古玩店 王忠源、編輯部彙整
[第88期]古玉賞析玉帶鉤
這期來介紹古代王公貴族、文人雅士、社會名流腰間的寶貝「玉帶鉤」。
▲(圖一)明代《無款夫婦容像》中的帶鉤
▲ 上:清翠玉螭紋帶鉤涼帶 ▲ 下:(圖二 )清翠玉螭紋帶鉤涼帶
玉帶鉤:古稱「鉤」《國語·齊語》載「(齊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其中的「鉤」指的就是帶鉤,玉帶鉤是束衣腰間皮帶的掛鉤(如圖一),通常由鉤首、鉤身、鉤鈕三部分組成(圖二)其用法和現今的皮帶相似,玉帶鉤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更是古代炫富的奢侈品,一般平民百姓是無法使用的,所以帶鉤使用的材質及做工等級,也代表其身份地位象徵了。
▲ 上:(圖三)玉帶鉤 良渚文化 浙江省餘杭市瑤山7號墓出土 ▲ 下:明清和闐黃玉龍鉤
從出土文物來看,春秋戰國墓出土的帶鉤實物已經不少,河南信陽長台關楚墓出土的帶鉤與楚簡簡文互證,表明春秋戰國時期,帶鉤已被人們廣泛使用了。帶鉤質地有金、銀、銅、鐵、玉、石等多種,玉質帶鉤是其中較為珍貴的一類。以目前的出土考古資料來看,玉帶鉤的歷史可以追朔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圖三),在良渚文化玉帶鉤最早於1972年在浙江桐鄉金星村遺址發現,之後在上海青浦縣福泉山、浙江餘杭反山和瑤山等良渚文化遺址中,也都發掘出土有玉帶鉤,目前總共發現大約十來件。
▲ 上:(圖五)清代和闐玉龍鉤大眾入門款 ▲ 下:(圖六)清代和闐玉龍鉤收藏等級款
以目前的出土考古資料來看可以斷定新石器時代是玉帶鉤的萌芽期,經過三代的空缺,而後來到了春秋時期也開始使用玉帶鉤,春秋時期的玉帶鉤以目前的考古出土數量並不多,形制上也有所區別,接下來戰國時期玉帶鉤數量開始發展,在戰漢時期的青銅器帶鉤可以看出,帶鉤的形制上也有所確立,演變至中古至元明清時期玉帶鉤慢慢走向鼎盛時期,選材玉料珍稀精美,美學工藝精湛,精雕細琢,技藝之高超。
▲ 上:(圖七)清代馬上封侯和闐玉帶鉤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 下:清代冰種翡翠龍首玉帶鉤
元、明、清三代玉帶鉤大量出現,這一時期的帶鉤已完成了由實用器向玩賞品的轉變,其總體特徵為大量使用了動植物造型,採用浮雕、透雕技法。鉤首多為龍頭形,龍螭紋組合最為流行。各種構圖、紋飾寄託了人們渴求福、祿、壽、喜等美好的願望,體現出複雜的人文內涵,且玉質選材講究,構圖精當,造型優美,雕琢技藝高超,玲瓏別致的巧奪天工之作大量出現,從而將作為社會玩賞品—玉帶鉤的奇巧生動、賞心悅目的藝術神韻推向了極致。
▲(圖八)真品 龍首有氣勢不呆板
▲(圖八)仿品龍鉤 龍首無神韻沒精神
玉帶鉤慣用吉祥物作為題材,有龍首、鳳首、鳥首、馬首,羊首、鵝首、螳螂首⋯等獸首做為帶鉤樣式。「龍」是中國古代崇高的神獸,也是權力地位的象徵,以出土及存世量來看,龍首玉帶鉤基本上是古人最愛的款式,古玩收藏圈裡俗稱為「龍鉤」。
明清玉龍鉤基本上分為兩種款式,一種是龍首素身的形制,(圖五)另一款是龍首帶鉤身上多了一隻螭龍的形制,形成大龍望小龍的狀態表現(圖六),這形制是有其寓意的,有「望子成龍」「蒼龍教子」「帶子上朝」之意涵,這款形制的龍鉤大致上比一般龍首素身的帶鉤等級要高檔,當然收藏等級還要看其它全面的考量,龍勾的長度大小、玉質的優劣等級、雕工的精細度、保存完整度、年代以及整體品相判斷而定其收藏價值性。
▲ 左(圖九)真品清代龍鉤耳部砣工
▲ 右(圖十)真品清代龍鉤脖子砣工做法
▲ 左(圖九)仿品龍鉤耳部做法
▲ 右(圖十)仿品龍鉤脖子做法
在古代「玉必有工,工必有其意,意必吉祥」除了有特別意涵的玉龍鉤外,安徽省文物局典藏的這件玉帶鉤,馬首狀,器身雕琢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取其諧音這形制的玉帶鉤稱為「馬上封侯」玉帶鉤的吉祥意涵。
(圖七)
▲ 左(圖十一)真品清代龍鉤
▲ 右(圖十一)仿品龍鉤龍髮陰刻痕
玉帶鉤的鑑別:
古代雕刻玉器除了必須要用砣具加解玉砂慢工碾法治玉外,玉龍鉤必需要有古代的美學與氣質,古代玉龍鉤龍首部份有其神韻及氣勢,不會像新仿件軟弱無力沒有精神感(圖八),老件的玉帶鉤皮殼應有歲月包漿,凝脂油潤之手感,或帶有古代漂亮皎潔的老拋光之光氣,不會像新仿件乾澀無包漿感,玉龍鉤的龍耳凹處部份也是相當重要的辨別項目之一,不應該有現代快速機械雕工產生的螺旋痕跡(圖九),再來老龍鉤的脖子處理有古代治玉砣具工處理的方法(圖十),到代老龍鉤的脖子也不應該留下機械雕螺旋痕跡,接下來檢查龍鬚毛髮的陰刻痕刻工,是否為典型的砣工痕跡(圖十一),以及鉤鈕凹處的刻工作法⋯⋯等(圖十二),最後再一次全面檢查其形制、玉質、包漿、刀工,沁色、神韻,整體歲月年代感全部都無誤的話,那恭喜您這就是標準的古代老件玉帶鉤了。
▲ 左 清代老翡翠鑲崁珊瑚玉帶飾
▲ 右 清代和闐白玉蒼龍教子玉龍鉤
▲ 左 高古玉器 戰國生坑玉龍鉤
▲ 右 明代和闐白玉受沁蒼龍教子玉龍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