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期]鐘錶的發展演繹-自動上鏈的發明
在鐘錶的發展過程中「腕錶的時代」於1904年後逐漸的開始萌芽,漸漸的從放在口袋的懷錶,進而朝向手腕上發展,不過腕錶的流行,是在大約1930年之後才開始真正的取代了懷錶的地位。而懷錶轉變到腕錶之間的關鍵要素,在前幾期有提到最大的三個要素,不外乎就是「防水」「防震」和「自動上鏈」這三個要素了。
▲(圖二)第一只自動上鍊
▲(圖一)龍頭卡卡不舒服
腕錶「自動上鍊的發明」是在腕錶開始能流行的過程之中,是非常重要的發明之一。由於自動上鍊的發明,讓我們不需要每天的去上滿發條,補充腕錶的動力。才不會因為忘記上發條,導致誤看時間錯失了重要的行程。因此自動上鍊的發明,提升了很多腕錶能開始流行的動力,使得人人都想要一只自動上鍊的腕錶。而最早的自動上鍊腕錶,可以追溯至1930年代初期。
▲ 左(圖三)調校的狀態 ▲ 右(圖四)一般走時的狀態
而腕錶的發明設計,其中無法普遍流行,不方便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是手上錬的關係。手上錬腕錶每天都要上發條,再者因為體積小的關係,又是往薄型化的發展,因此在手上上發條的過程之中,容易把腕錶的發條不小心轉斷,因而會造成許多的不便。再加上手上突出的龍頭,(圖一)會讓佩戴在手腕卡卡不舒服,因此在1923年之時由John Harwood 針對當時出現的問題,發明了撞陀式自動上鍊腕錶(圖二)輕巧舒適32mm的尺寸,移除龍頭隱藏式調時的設計,由錶框的旋轉和小視窗顏色的顯示(圖三)來確定時間調校(圖四)。而自動上鏈的結構,巧妙的利用一個3分之一弧形的撞鎚(圖五)在佩戴晃動的過程中,利用地心引力,來回的運動(圖六)利用地心引力和人體的動能,來推動齒輪增加腕錶的動力,讓腕錶持續的行走不用上發條,這樣的設計著實令人佩服!整只腕錶雖然歷盡滄桑,但是由三零年代初期至今,可以看到整體手工打磨精緻美麗,運作依然順暢,可見當時設計製作的用心。
▲ (圖五左)左側弧形的撞槌 ▲ (圖六右)右側弧形的捶鋸
另外當時還有另一種非常特殊的自動上鏈設計腕錶(圖七),在外型上也去除了龍頭的設計,整體方形的外觀,佩戴起來更加的舒適。而在調整時間的方式,設計隱藏式的調時,由下方打開錶框護蓋(圖八)直接推動右方的齒輪來調整時間,隱藏式的調時裝置,不會因為不小心的觸碰,而讓時間不小心的移動;而自動上鍊的方式,就更加的特別了…….
▲ 上(圖七)特殊的自動上鍊 ▲ 下(圖八)右方的齒輪調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