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期]工藝集大成 皇帝多寶格
圖.文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部彙整
▲ 明 嘉靖 剔紅雲龍紋小櫃多寶格
在過去,「多寶格」是專指位於紫禁城乾清宮內收納各種古玩的通牆大格。「多寶」的形容,符合收納包羅萬象古玩的理解。無論是古玩以開架方式陳列的「格」,或是在有限的箱盒空間內存放最多數量古玩的「百什件」,這些不同型態的古玩收藏,大多以「多寶格」統稱。強調的是,工匠用心展現收納的機巧,將古物陳設與收納空間做最佳融合。
「收」、「納」、「藏」是「多寶格」製作與空間設計的三個核心,分成三個單元,第一「收」是收藏者集合珍貴寶物的代名詞。第二「納」則強調收納古玩的各種機巧,即在有限空間中存放最多數量的古玩,提供收藏者尋寶的樂趣。第三「藏」顯示要收藏又要展示的心情,是對於「藏」的重新詮釋。透過三大要素,一探古代空間設計師所帶來的種種驚喜。
可看到從外箱的選擇或製作,在材質與造型上結合,根據外觀不同再處理內部空間,工匠如同空間魔法師般,在固定的空間中,想方設法收貯各種材質且造型各異的古玩物件,於是區隔出為各式古玩量身訂作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內部空間,還有運用各種座架,以及大小不同之明、暗屜,甚至盒中有物的收貯。除了放置妥適外,更有尋寶的樂趣。進入層層疊疊的空間中,在驚呼聲或歡笑聲中找出一件又一件精巧的古玩,是玩賞「百什件」過程中最令人愉悅的事,更是對這些巧手工匠的致敬。
清 日本蒔繪松竹二層小箱多寶格
箱形為被蓋造,作二層,盒面相接處修飾成斜面。黑漆地平蒔繪,松竹叢生,松葉造型圖案化,坡上切金,石上割線,盒側松竹的坡坨相連,器內及底為黑褐色漆。清宮利用日本的蒔繪箱,內部特置匣格,共存放明清玉器29件、西洋琺瑯盒2件、明清漆盒4件天然石2件,清代銅帶鈎1件珊瑚、小如意及瑪瑙小獅各1件,含外盒共41件。
清 螺鈿嵌花方漆盒
方形小盒,子母口,蓋與器約相等,四角內委,中央有方孔使盒呈現如環形收納空間。全器髹黑漆,紫黑光亮,蓋面與器身以螺甸嵌飾連枝花卉與菱格朵花,盒內綴金箔。內儲有碧玉、碧璽、青金等諸色寶石所作吉祥八寶。本件收入乾隆時期製作多寶格「集瓊藻」中,據集瓊藻小冊所載原有二層七十三件,共儲於嵌飾獸骨螺甸的木箱中。
明 嘉靖 剔紅雲龍紋小櫃多寶格
清宮利用明代嘉靖朝的漆櫃作為多寶格,櫃體分為四層,每一層分別有一、二、三、四個抽屜,屜內清宮另製木屜格層,存放的文物以清代製品為主。內容包含清墨12件、明清小玉器41件、書法小冊3件、清代瓷器6件、西洋鐘錶琺瑯7件、清代小畫卷及畫冊8件、明清漆盒6件、銅器3件以及玻璃、蜜臘、檀香等的文具,如印石、水盛、鎮紙等22件,包含嘉靖剔紅雲龍紋小櫃總共109件。(作品請見第72頁)
清 乾隆 紫檀多寶格方匣
本件紫檀多寶格方匣不僅收藏品保存較為完整,且箱匣經特別設計製作,別具創意。四面透雕作花、桃等植物形開光,開光內透出內層書畫窗櫺,將書畫與工藝巧妙結合。匣頂上嵌一大玉璧,匣下加一方形蓮瓣台座,外盒收納時,規矩方整,優雅精緻。當拉開四面透雕的隔板後,可分別旋轉出一扇形櫃架,陳列各式玉器雕刻,宛如室內大型傢俱的縮影,櫃架上邊面板作鑲金扇骨式,閃閃發光,使原本樸實的紫檀木和未設色的水墨書畫乍時輝煌異常。不僅如此,方形台座內還暗藏著寬敞的格屜,令人流連忘返,而盒頂玉璧取出時,其下的盒心藏有瓷瓶一件,設計精巧,作工細。
清 十八-十九世紀 嵌玉石博古圖八方盒
多寶格是貯藏各式珍玩的箱匣,在好古敏求的風氣下,明代文人發展出對古玩品評、收藏的一套理論與做法,有各式文具備匣,不僅獨樂且與好友同樂,不單在齌堂內玩賞,亦隨身攜帶 於旅行中把玩,形成文雅生活的一部份,清代皇室深得其趣,進而製作精緻巧思的多寶格,為宮廷文化品味的具體呈現。這件方盒為四方委角,呈八角形,盒內分格均衡幾近對稱,玉管斗筆與玉刀箸各置長形格,橫向長格為嵌玉木壓尺,橫向短格有六,分別置硯、筆覘與筆洗等,下層置墨、玉劍柄、數珠等,以文具用品居多,乃承襲明人文具匣的習慣。盒蓋作紅褐漆地,側面飾描金番蓮紋,盒蓋嵌飾各色玉石、料器及雕漆器,玉葫蘆瓶上書「大吉」二字,瓶內插臘梅、松枝和南天竺,加上盛開的水仙、石榴、磬等,構成春節的景象,運用寶石天然的色澤,營造出吉慶歡樂的氣氛。盒內側板為紫檀木,浮雕瓶花、如意、香爐等博古吉祥圖案,應景又不失古雅,正足以說明多寶格從文人品味變身到宮廷文化的新風貌。
清 乾隆 竹絲纏枝花卉紋多寶格圓盒
這件圓盒外壁用竹絲拼接後再黏飾纏枝番蓮紋竹黃片,並且利用機軸原理,將圓筒形盒分成四個扇形,180度打開來可成為一字形小屏風,360度翻轉後可成為一個正方形筒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