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期]ART DECO裝飾藝術珠寶裡的先鋒派與保守派(上)
圖.文提供:彩色寶石網 樂薇林‧編輯部彙整
▲1925年巴黎裝飾藝術展覽會期間,法國巴黎老佛爺百貨中心展館的明信片設計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們開始重建家園,「新藝術主義」的愉悅夢幻與「美好年代」的繁花富貴已成過去,人們更迫切渴望釋放與改變。於是,一種嶄新、大膽的具有現代主義理念的珠寶風格開始興起,它與此前的設計迥然不同,採用鮮明的色彩對比、優 雅簡約的集合與線條、或異域風情的組合來展現新穎設計和原創構思,不受拘束造型,同崛起的女性意識一起給社會文化帶來巨大衝擊,它就是Art Deco,譯為「裝飾藝術」。
▲左上:可可香奈兒(右)和她的高定作品(左)
▲左下:伊爾莎·斯奇蓓爾莉(右)和她的高定作品(左)
▲左上:女性輪廓在這段時間發生改變,從緊身束衣到直筒連衣短裙,誇張盤髮改為齊耳短髮。
▲左下:Erté 的插畫設計(左)和他的珠寶設計(右)
▲右:裝飾藝術珠寶,1927 年, Raymond Templier, Dusausoy, Vever, Roger Sandoz, Marchak, Robert Linzeler. Courtoisie HPrints
裝飾藝術並非憑空而生,它是在幾種不同藝術風格影響下產生的,包括野獸派(Fauvism)、立體主義(Cubism)、包浩斯學派(Bauhaus)以及早期的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ist)。早在20世紀之初,這些流派就在強調幾何線條,而這種簡潔、線性的表達方式很快被時尚界採納,推出一系列高級定制服飾來滿足女性獨立解放運動的需求,並且大獲成功。
這一時期的珠寶作為整體造型的一部分,按照服裝的款式和顏色來進行搭配,並且要符合使用者的品位、生活方式,甚至會根據容貌特徵來量身定制,堪稱精緻典範。這也使得「裝飾藝術風格」成為優雅與別致的代名詞。
▲左1.2:讓·杜南(Jean.Dunand),朱麗葉·德·聖·西爾卡 (Juliette de Saint Cyrca),1925 年
▲右:梵克雅寶 1924 作品
▲上: 左《大亨小傳》電影劇照 中:洛克薩維奇伯爵夫人 右:當時的人物肖像照片
▲下:梵克雅寶申請專利的多種功能百寶匣
▲左1:BOUCHERON 寶詩龍鑽石鏤空束髮帶約1925年,佳士得
▲左2:20年代珠寶廣告照
▲右:Jean Fouquet 海藍寶手鐲,約1927年
20世紀20年代裝飾藝術風格珠寶興起後,無論是大品牌珠寶商還是獨立珠寶設計師,在這一時期都拒絕重複製造和批量生產,這也讓裝飾藝術時期的珠寶式樣空前豐富,例如長及腰部的長項鍊;可拆分的對夾胸針;鑲嵌寶石的手錶手鏈;套組疊戴的線性手鏈;鑲嵌鑽石的束髮帶;長至肩膀的耳墜;隱藏著小型表的裝飾胸針表;簡單又有趣的一字胸針;多種功能的百寶匣(化妝盒,Minaudiere)等等,簡直成了一個革新派的狂歡時代。
▲左1:傑拉德‧桑多斯設計的裝飾藝術風格的琺瑯手鐲和戒指,1930年
▲左2:水晶瑪瑙胸針,約1928年代
▲右:Paul Brandt(高級珠寶)1929 年
▲左1:讓‧富凱設計的祖母綠戒指,約1920年代
▲右1.2.3:讓‧德普雷斯設計的男士戒指
隨著裝飾藝術風格的發展,革新派也開始分化,出現了更沉迷於現代主義的先鋒派,例如讓·德普雷斯、讓·富凱、傑拉德·桑多斯等。他們的作品與高級珠寶明顯不同,幾乎沒有裝飾,純粹的幾何圖形,甚至完全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