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期]ART DECO裝飾藝術珠寶裡的先鋒派與保守派(下)
圖.文提供:彩色寶石網 樂薇林‧編輯部彙整
有先鋒派當然也會有保守派。作為裝飾藝術浪潮中的保守派,巴黎的一些大珠寶商們並非是循規蹈矩的頑固守舊派,他們只是沒那麼激進。在家族經營的品牌特色裡適當地引入幾何結構、線性對稱、色彩對比和異域風情,在不失高定珠寶典雅卓越的氣質下,達到裝飾藝術新風格的華麗效果。
▲卡地亞裝飾藝術風格的各式胸針
材質方面,大克拉的名貴寶石如緬甸紅寶石、藍寶石,以及哥倫比亞祖母綠也被重新運用到珠寶上。寶石被切割打磨成長方形、正方形、梯方形、三角形、半圓形、半月形等幾何形狀;或是素面圓弧的圓形、橢圓形,例如這時候星光紅藍寶也很有市場;大克拉的金字塔切形亦很流行;立體的水滴形、桶形也十分常見;一些寶石表面會雕刻幾何圖案花紋。典型的裝飾藝術風格珠寶使用鉑金、白色K金或Osmior合金來鑲嵌寶石。
▲卡地亞藍寶石鑽石項鍊,1936年
▲左:梵克雅寶 Art Deco Brooch,1802年 右:卡地亞裝飾藝術風格的手鍊
在視覺設計上,為強化裝飾藝術的概念,珠寶設計師們會大膽地使用塊狀色彩,頻繁運用綠松石、青金石、黑瑪瑙、珊瑚、珍珠、綠玉髓、玉石、白水晶、孔雀石等顏色鮮明的彩色寶石,切割拼合成各種有趣又美妙的幾何圖案,鑲嵌成珠寶首飾產生誇張強烈的視覺效果。
▲左:Paul Iribe 製作的《白鷺》胸針,1911年
設計主題和靈感來源也豐富多樣,有強調雙色對比效果「黑白風格」(鑽石或白水晶+黑瑪瑙或琺瑯),也有活潑可愛色彩琳琅的「水果錦囊Tutti Frutti)」。隨著各種探險發現,設計師們也打開了思路,從古埃及、古波斯、非洲、印度、中國、日本等各地多元文化符號與配色等中提取元素,從異域文化審美中汲取靈感。
工藝方面,比起之前的維多利亞時期的微繪琺瑯工藝,裝飾藝術風格珠寶更流行噴漆技術,尤其喜歡用黑色琺瑯勾勒線條。金銀絲工藝也是當時珠寶的一大亮點。值得一提的是,梵克雅寶率先使用「隱秘式鑲嵌」新工藝,它的隱秘式鑲嵌花朵胸針被視為裝飾藝術珠寶的經典之作。
▲卡地亞裝飾藝術風格的珠寶
▲ 左:Lacloche埃及主題手鐲,20世紀早期 右:梵克雅寶 Art Deco Brooch
雖然Art Deco只有短短20年時間(1920-1940年),但歷史上,沒有哪個時代能像裝飾藝術時期這樣引起如此廣泛且強烈的共鳴,幾乎影響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藝術、時尚、珠寶、建築、室內設計、甚至人們的意識都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裝飾藝術風格珠寶作為那個時代的人類文化縮影,凝聚著藝術家及珠寶工匠們的智慧與心血,讓我們得以在一百年後的今天仍能窺見當時的自由氣息與永恆優雅。
▲左三:梵克雅寶隱秘式鑲嵌工藝 右:梵克雅寶隱秘式鑲嵌工藝胸針,193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