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提供:吳嘉蓉 吳舜田國際寶石鑑定研習中心負責人
高雄市寶石礦物研究中心 理事長
[第93期] 整容鑽石 吳嘉蓉
預約進來的銀樓陳老闆和鑲工黃師傅兩人臉色都不太好看,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有什麼糾紛的樣子。陳老闆拿出一個鑲有約一克拉鑽石的鑽戒給鑑定師看,並說道:「我兩個禮拜前拿這個鑽石給他鑲,他剛才打電話給我說鑲好後,戒指拿去電鍍回來變成這個樣子。」鑑定師拿過鑽戒一看,只見那鑽石從中間裂了一個大裂紋,而且這裂紋由於反射的緣故,整個鑽石看起來白茫茫的樣子。
「我做師傅十幾年了,不曾遇到過這種事,那有鑽石電鍍後就破了?這一定是本來就破,原本就很大的裂紋,只是我當初沒注意到。」
「但是當初我把東西交給你的時候是沒有裂紋的。我只要求你照原來的樣子還給我就是了。因為這是客人交給我重做的,我需要原物歸還給她。」
「我們還是請鑑定師看看,為什麼鑽石只是電鍍會變成這樣子?」
鑑定師用顯微鏡很仔細的檢查了鑽石以後,拿出一本雜誌給他們看,一邊指著雜誌內的鑽石照片,一邊說明著:「這是一種鑽石淨度提升的處理方式,稱為玻璃充填技術,在1980年由以色列研發的技術,可以把瑕疵很重,裂到表面的裂紋用一種高折射率值的玻璃膠灌入補起來,讓這些瑕疵從外觀上看不出來。」雜誌上的鑽石上一個是未處理前的,一個是處理後的,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它們的差異。
「哇!相差這麼多啊!?處理完後看不到那條裂紋…」陳老闆和黃師傅兩人不約而同的叫了出來。
「這種充填鑽石在正常配戴下不會發生變化,但鑽石如果 重新研磨,或鑲嵌時接觸到火矩,或上強酸清洗時,玻璃膠會熔化掉而顯出原來裂紋的真面目。」
▲圖三(左)、四(中)、五(右):這些裂紋內的玻璃充填物質仍與鑽石本身的折射率值有差異,可以觀察到裂紋內有各種顏色的閃光效應。
「這種處理過的鑽石常會在顯示出一種所謂『閃光作用』,即如彩虹般顏色的效應。你這顆鑽石有很多裂到表面的裂紋,其中在底層的大裂紋已顯現出來,但有些小裂紋內的玻璃膠未熔化出來,仍可見到這種彩虹般的效應,所以這顆鑽石應該是經過處理的充填鑽石。」
「這鑽石是不是客人向你買的?」鑑定師轉向銀樓老闆問,
「不,不是。這是一位老顧客,她到美國紐約去看她女兒,遇到拍賣大減價買的。買的價位是不高,她說紐約是鑽石批發中心,所以比較便宜。但因為當初買的鑽石戒台她不太喜歡所以要我重新做個豪華一點的鑽石台。沒想到發生這種問題…。」
「這種鑽石一定都是顧客自己到國外買的,因為本地批發商為了自己的信譽是不敢進這種鑽石來銷售,否則將來發生問題,生意就不用做了。」
「現在如何處理這件事呢?」
「這實在是個難題,不過我建議你們把事實和顧客講清楚,看顧客要如何解決。」
▲圖片六:玻璃充填過的鑽石配戴經過一段時日,也會因為內部的玻璃膠質乾枯而呈現白霧化,
或者膠質老化變黃而增加鑽石的帶黃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