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期] 承先啟後 開創新河 承莉君
在風光旖旎的蘇州光福舟山,於核雕藝術的絢爛星河裡,承莉君的名字恰似一顆耀眼的星辰。1980 年出生於這片文化底蘊深厚之地,她不但是核雕界年輕一代的傑出人物,更是憑藉非凡才華在全國性賽事中屢次奪冠,其聲名已然跨越地域的限制,成為業內美談。
靈魂歸屬
承莉君的核雕歷程,仿若命運精心編排的錯落與相遇。從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畢業之後,她本應在動畫天地的繽紛色彩裡縱情舞動,卻意外於流水線作業的乏味中尋得了心靈的出口—核雕。這不僅是職業的轉變,更是靈魂的歸屬。與動畫的短暫交集,恰似晨露微現,為她日後的藝術創作奠定了獨特的視角和想像力。
工藝的延續
回家學藝的承莉君,有著一項得天獨厚的優勢—父親,這位雕刻廠生產總監的深厚造詣,宛如燈塔引領著她前行。家庭的藝術氛圍,自幼的塗鴉之樂,在父親親手的教導下,逐步綻放出別樣的華彩。她的歸來,不單是對家族技藝的延續,更是對自身潛能的深度發掘。
追求美之極致
學院派的美術基礎,為她的核雕之路築牢了堅實根基。然而,從二維繪畫到三維雕刻的跨越,絕非易事。在與父親的多次思想交流中,承莉君深切領悟到,雕刻是一門減法的藝術,每一次下刀都要精確且深刻,才能留住那份純粹與韻味。她將繪畫的細膩和雕刻的豪放巧妙融合,創作出既有畫意又不失匠意的核雕作品,每一刀每一劃都飽含著對美的極致追求。
弱聽的病症本是命運的不公,卻意外地化作承莉君專注核雕的助力。外界的嘈雜無法干擾她內心的安寧,她能夠沉醉在核雕的世界,與材料交流,與心靈呼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在工作室的晨曦與暮靄中,用汗水和堅守,雕琢出屬於自己的藝術神話。
備受讚譽
榮譽和認可紛至遝來,中央電視臺和旅遊衛視的專題報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榮耀展出,中國美術館的永久珍藏……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對承莉君藝術才華和不懈努力的最佳印證。她不但用作品發聲,更用行動詮釋了「匠心獨運,藝無止境」的內涵。兩部專著的出版,更是她藝術探索與心得的成果,激勵著後來之人繼續在核雕藝術的道路上奮勇向前。
核雕現狀
步入二十一世紀的璀璨華章,中國市場經濟恰似巨龍騰飛,舟山核雕這一鑲嵌在民間藝術中的奪目明珠,也隨之閃耀出前所未有的絢爛光輝,邁入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鼎盛時期。其題材之寬泛,仿若繁星密佈,風格之特異,猶如百花爭豔,每一刀每一琢之中,都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民族情愫,為青年核雕藝人鋪就了一條通向藝術殿堂的寬闊道路。
然而,時代的洪流既帶來機遇,也隱藏挑戰。舟山核雕,這艘承載著過往與未來的巨艦,在破浪奮進之時,也需提防暗礁和淺灘。部分藝人,於市場的喧鬧中迷失了方向,忘卻了藝術創作的初衷,淪為短期利益的追逐者,作品雖打著「傳統」的旗號,實則空洞乏味,缺少靈魂與創新的光芒。真正的創新,是站在巨人的肩頭眺望遠方,是在繼承裡勇於突破,在學習中敢於捨棄,在捨棄中持續發展,唯有這樣,舟山核雕才能跨越時空的藩籬,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
作品風格解析
在承莉君設計創作的核雕中,浮雕《風景八仙》手串這件作品,這是一個廣為民間傳說,家喻戶曉的傳統題材,其取材於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位仙人物,則寓意人們要揚善懲惡,造福為民。該作品採用浮雕的雕刻技法,將其每位人物形態、比例、動態先期構畫展在核子上,每位人物的背面部再配以襯景,如山石、蟲鳥、花卉、樹木等等。然後全面整體驗查一遍其效果,確認後方始以雕刻。這件作品,根據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年齡、特徵、包括各個人物手上或身上所攜的器物、飾品等等,要盡可能完美地表達展現出來。
承莉君的作品,除了技法高超,更在於她的不斷創新。她目前花了最長時間的是《普天同慶》,從構思到最終完成,花了半年之久。她擷取古代民間傳說中《群仙祝壽》的故事題材,將神仙人物分成幾個大組,用疏密對比、錯落有致的手法,把單調的人物活動相互聯繫起來,顧盼照應,最後構成一幅規模宏大的「祝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