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一百一十一 :
從戴比爾斯(De Beers)宣布退出實驗室生長鑽石(LGD)製造與銷售反觀合成珠寶之歷史軌跡(下)
[第94期] 攸關珠寶的各種相關問題探討 魏思凱
圖、文:魏思凱 GIA美國寶石研究院台灣校友會榮譽理事長
承前篇戴比爾斯 ( De Beers)退出實驗室生長鑽石的製造,談起2023–2024年,天然鑽石與實驗室生長鑽石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著實不少。
之前,曾經提過凡是實驗室所生產的人造寶石,因為都可經過不斷的複製,缺少貴重寶石之稀有性的條件,而使得價格不斷降低、這也是自從人造寶石出現之後,必經的歷史軌跡與宿命,此等歷史的演進,依然改變不了實驗室生長鑽石的命運。
如此說來,這兩年來的珠寶飾品的確大部分都受到全球經濟的不穩定,致使部分寶石價格下跌,除了品質較高的翡翠、紅藍寶石、祖母綠以及一些較為特別之寶石等價格仍居高不下,金字塔尖端的消費者,並不受景氣影響,一如以往的絕佳寶石,同樣受到應有的青睞。
天然鑽石價格的變動較以往震盪
1. 實驗室生長鑽石的出現,造成一般消費者的疑慮,因為不管在其物理現象、化學成份、光學原理等,也就是天然鑽石與實驗室生長鑽石的折射率、比重、硬度等等都是完全相同,而致使消費端心裡受到影響。即使單純從外觀,或是之前的鑽石導熱儀都難以簡易偵測,因而,讓人望之卻步。( 參考表一 )
2. COVID 19之後,造成很多消費習慣改變,加上世界經濟的變動,一般人的消費能力不如以往;年輕人傾向不婚主義,因此,買鑽石求婚的數量自然減少( 世界性 )。
3. 黃金的價格節節上漲,致使貴重寶石鑲嵌所要使用的K金,製作與材料成本都相對增加,所以,鑽石及寶石的製作成本自然相對提高。
4. 實驗室生長鑽石的價格,因為不斷地複製,價格自然而然的下跌。若要在鑲嵌到K金檯上,負擔更大。因而,目前珠寶市場也經常會看到鑲在銀檯或銅電鍍的檯子上,而其所鑲的寶石,一般都較平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