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期] 千年萬念 陳世英半世紀珠寶藝術
圖.文:凱倢、編輯部彙整
作為上海博物館「拾慧古今」現當代藝術大師系列的首展,此次《千年萬念》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展覽通過「雕刻與載體」、「混沌與魔法」、「智慧與力量」三大板塊,呈現了二百多件形式多樣的精彩作品。
![[第95期] 千年萬念 陳世英珠寶藝術 - 第5張圖](https://jewelryinfo1999.com/wp-content/uploads/2025/01/擷取2-2.jpg)
古藝新生
《千年萬念》展的入口,是用一件作品的兩個局部構成的一組裝置,這件作品叫做《王者歸來》,已經被上海博物館正式收藏了。
完整的《王者歸來》可分為上下兩個單元的四個部分。
上面的單元是一個寬手鐲,兩塊古樸的白玉雕件被星星點點的現代鈦金鑲鑽部件連接,戰國玉雕上的捲曲與鈦金屬上游走的曲線,和一個個玉鑲鑽圓點的配合,再加鈦金表面被細小鑽石描出的遊走軌跡,勾勒出如梵古星夜般的旋轉。玉之隱鑽之顯、玉之靜鑽之動,雍容卻不失妙趣的韻律就這樣彈奏出來了。
下面的單元是一個龍形擺件,騰躍而起的金龍用舌頭抵住手鐲內壁,龍尾則以如海如山的波浪為底盤,起伏浪花的表面佈滿了細密的青銅紋飾幾何,俯看又似金龍從太極符號中升起。
玉雕、金龍、青銅、太極,每個元素都中國得不能再中國,但在陳世英手中它們就能以不太傳統的方式獲得新生,且都出現得如此情理之中,卻又有意料之外的驚喜。
沒有定法,卻皆有法。
濃墨重彩
很多時候一說到中式,就會出現大量簡約禪意的視覺,這當然是一種中國表達,卻不是中國文化本身的意象,中華文明從來就是地大物博的豐盛感。
作為中國最早使用鈦金屬進行珠寶創作的大師,陳世英的鈦金姿態多樣還色彩繽紛。通過不斷實踐掌握陽極氧化的變色規律,加上精細豐富的鈦金屬雕刻手法,再配上本就光彩耀眼的寶石,最終的珠寶作品上仿佛捕捉到了世間的所有顏色。
有句歌詞是「每種顏色都應該盛開」,這很像陳世英的珠寶創作,沒有必須遵守的約定俗成,只有是否符合具體作品的搭配。如果說一百多年前的卡地亞,把珠寶配色帶進了紅綠藍撞色的時代,那如今的陳世英就是給珠寶打樣了一版「濃顏調色盤」,把許多一瞥而過的現實色彩,用珠寶魔法呈現了出來。
比如鬥魚的恣意魚尾化作熱烈盛開的碗口大的花朵,比如收集了太陽光彩的飛揚馬鬃。
多維空間
得益於中國傳統雕刻的童子功,陳世英從構思開始就是立體的,作品不完全來自於紙面上的設計稿,更多的是來自他的某個夢境、念想,本就是生動立體的。
無數人無數品牌都做過珠寶蝴蝶,而陳世英的蝴蝶既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現實中的蝴蝶翅膀薄薄一片,到了世英珠寶中就被升維了,就像是把翅膀上光子晶體的布拉格衍射放大了一千倍,於是,肉眼就看到了微觀世界的三維結構。
豐富的立體層次是陳世英作品的一大特點隨,他常常會在鈦金、歐泊甚至是已經群鑲了的底面之上,加一層無色透明水晶,水晶的形態或幾何或隨形,都是跟著對應作品的姿態來雕琢,在此之上還要再鑲鑽石,鑽石之間往往還有一塊佔領制高點的點睛彩寶。
儘管西方古董珠寶中也有類似的「Habillé」工藝,但陳世英的「石鑲石」無論在體量大小、材質種類還是鑲嵌層數上,都全面超越了古人。要實現這種程度的石鑲石,必須對物性有著極高的駕馭力。
玄幻工程
創新的技術「世英切割」蜚聲國際,靈感來自攝影雙重曝光,結合內雕技藝與數學精準,創造出令人驚嘆的珠寶工藝。為開發高速鑽頭,他親赴機械廠學習,用牙醫鑽頭改造成每分鐘36000轉的工具,再以水中雕刻解決高溫難題,戴上防護鏡穿上雨衣,把鑽頭和寶石一同放入水中,眼睛看不真切,那就憑經驗憑手感來完成雕刻。上就是下、左就是右、深就是淺、內就是外。一次不行再來一次,再次不行就直到行為止,憑手感完成驚世作品——幻象珠寶,內雕一個頭像,通過光折射呈現四個分身,技驚四座。
不僅如此,他更突破材料極限,發明「世英陶瓷」。這種新物質硬度是鋼鐵五倍,密度媲美藍寶石,色彩多樣,質地兼具陶瓷光潔與玉石溫潤,成為新時代珠寶的標誌。從「世英切割」到「世英陶瓷」,陳世英以天才與毅力,為珠寶藝術開創篇章,為後人打開了珠寶新天地。
![[第95期] 千年萬念 陳世英珠寶藝術 - 第9張圖](https://jewelryinfo1999.com/wp-content/uploads/2025/01/擷取6-1.jpg)
美之六度審美新法創始人
上海博物館學院珠寶講師
卡地亞中國總部年度員工培訓特邀講師
陽光傳媒天下女人研習社珠寶講師
前同濟大學珠寶校友會副秘書長